2023 China GastraoPlus workshop
现场 | 2023年 中国GastroPlus研讨班
9月23号那晚,数字火炬手踏浪而来,成为无数人珍藏一生的记忆;同天闭幕的第十届中国GastroPlus研讨班,也让虚拟动物、虚拟人群、虚拟试验的理念深入学员的心中!
线上课程概要
线下培训团队 线下课程回顾 9月21号,周海英博士和王钰玺老师分别分享了PBPK在药物研发不同阶段的具体应用和相关案例,介绍和演示了药物发现阶段进行预测化合物的口服吸收与人体PK、跨种属的PK外推以开展首次人体PK预测和特定人群的PK预测等应用,这些主题较好地覆盖药物研发进程中不同阶段时人体PK预测的应用场景,以便学员对药物的建模形成系统化的整体认知。
周海英
王钰玺
9月22号,John DiBella和Sandra Suarez-Sharp与学员就“向法规机构提交PBPK/PBBM模型的经验分享与问题交流”开展热烈的讨论,通过他们20年多年的建模或多年在FDA的审批经验,分享了PBPK模型验证、建模报告、如何提高法规部门接受PBPK模型等问题的看法,他们的实战经验和心得体会分享获得学员们的高度赞赏。周海英博士还讲解了大分子(单抗和ADC)的PBPK建模以及直接体内外相关性评估与虚拟等效性研究。
John DiBella,Sandra Suarez-Sharp
此外,来自正大天晴南京研究院药理评价所的高级项目主管马雪琴老师,在线上进行了“基于PBPK模型从动物到人体PK预测案例分享”主题报告。
马雪琴
23号,周海英博士讲解了基于PBPK模型考察药物相互作用、透皮与肺部给药制剂PBPK建模的相关原理和软件的操作。
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的江波老师,通过线上讲解了“模型引导的药物研发实践和案例分享”,该报告的内容主要包括两部分,第一部分介绍了模型引导的药物研发的基本概念,包括PopPK, PK/PD, PBPK等,以及国内外颁布的MIDD相关指导原则,还并介绍了使用GastroPlus建立PBPK模型的建模参数和相关模块。第二部分介绍了3个使用GastroPlus建模的实践案例,分别是制剂间生物等效性预测增加正式试验等效把握度、基于模型指导制剂改良时的处方筛选、使用PBPK模型进行大分子创新药物人体首剂量和PK预测。
江波
课程的最后一个环节,陈涛老师通过一个实战案例,先介绍了案例药物的ADME背景,请所有学员结合药物的建模参数,通过独立思考和学员间交流讨论,由学员自行开展动物及人体PBPK模型搭建。进一步检验本次研讨班的学习效果,并查漏补缺以便在会后针对性地调整复习内容。
陈 涛 交流与互动